(冷酷、架空歷史、歷史)勒胡馬_免費全文_赤軍_全文無廣告免費閲讀_支屈六與石勒與塢堡

時間:2018-04-13 08:17 /青春小説 / 編輯:冷傲天
獨家完整版小説《勒胡馬》由赤軍傾心創作的一本冷酷、歷史軍事、歷史類小説,主角裴該,塢堡,石勒,內容主要講述:張賓和裴該正好好地説着軍中政事,突然間裴該話鋒一轉,提起了自己的姑牧裴氏,説裴氏這些天不肯好好吃飯,還...

勒胡馬

作品長度:中短篇

閲讀所需:約2天零1小時讀完

所屬頻道:男頻

《勒胡馬》在線閲讀

《勒胡馬》精彩預覽

張賓和裴該正好好地説着軍中政事,突然間裴該話鋒一轉,提起了自己的姑裴氏,説裴氏這些天不肯好好吃飯,還總是哭泣。

張賓略略一皺眉頭,就問説難是軍**奉不足嗎?裴該一撇:“軍中有何供奉?”隨即就説了,我姑曾為王妃,那是養尊處優慣了的,怎麼可能忍受得了軍中生活?不過她丈夫已,國家覆亡,險些淪為婢,這才勉強依靠我這個侄子而已——“今聞其夫侄所在不遠,懷念往事,故此哀傷、怨懟……”我都已經被她莫名其妙罵過好幾回啦。

張賓問:“所謂夫侄是……”裴該手朝東方一指:“即刁伐,而我等避者也。”

張賓明了,裴該指的是晉朝的琅琊王司馬睿,於是問:“令姑與琅琊王甚熟稔麼?”裴該撇撇,有些不屑地回答説,熟,當然熟,比跟我要熟得多啦。

裴該還是個少年的時候,裴氏就已經嫁給東海王司馬越為繼室了,而即在此之,他們堂姑侄也多在家族聚會的時候碰過一兩次面而已,雖有血緣,卻無甚情。而司馬越乃是司馬懿四東武城侯司馬馗之孫,琅琊王司馬睿則是司馬懿的曾孫,雙方血緣關係雖然比裴該和裴氏更遠,關係卻一直都很不錯。

就理論上來説,司馬睿在家族中的地位比較高,所領琅琊也是大國,比東海國要高級和富庶得多。但在“八王之”中,他卻只是個起的小字輩而已,不僅無璃诧足爭勝,就連自保都非常困難——因此他就必須得找個人傍着。那麼找誰呢?琅琊、東海本是鄰國,他自然而然地就投入了東海王司馬越的懷

司馬越在“八王之”中之所以能夠笑到最,原因很多,其中重要一點,就是他在朝中找到了足夠有影響的奧援——王衍王夷甫。別看王衍假模假式跟石勒面撇清,説自己“少無宦情”,其實官癮很大,他才一流、學問二流,但論起在官場上爭權奪利,踩着別人往上爬的本事,足可與才相拮抗。所以在“八王之”晚期,王衍利用他本人和家族的聲望,基本上掌控了洛陽朝廷,司馬越與之聯手,這才能夠順利擊敗最大的政敵d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顒。

——世有人評論,其實司馬越和王衍的作,可以看作是東晉初年“王馬共天下”的濫觴。

故此司馬睿既然依附於司馬越,自然也會近於王氏家族,再加上琅琊王氏本來就是他封國內的豪門世家,所以才能順利把王衍的族王敦等人召入幕中,並且不敢待之以尋常賓客,而是等同於師友。

司馬越起兵之初,就表司馬睿為平東將軍(改安東將軍)、都督徐州諸軍事,為他留守方;來討伐鄴城的d王司馬穎,司馬睿也有領兵從徵。所以東海王府上,琅琊王那是常去,自然會和王妃裴氏相熟了。

而且裴該還説了,司馬睿之所以離開徐州,渡江南下,鎮守建鄴,據裴氏所説,初建言者是琅琊王氏的王曠(“書聖”王羲之之),然由王導轉達給司馬睿,司馬睿通過裴氏向司馬越言,才獲得允准的。

——想當初裴氏在馬廄中與裴該相認,一開就説:“昔我勸汝兄隨王玄通子孫同往建鄴……”所謂的“王玄通”,就是指的琅琊王氏代家主、威名赫赫的王覽,王敦和王導都是王覽的孫子。

講述完這些舊事,最終裴該總結:“則琅琊王德我姑久矣,姑亦心心念念,悔當不往依附……”

張賓沉少頃,捻着鬍鬚微微而笑:“我知裴郎之意了……”

裴該盯着他的眼睛,请请搖頭:“張君未必明我之意——可先説來聽聽?”

張賓説你是覺得裴氏居於軍中,她自己很不樂意,而對你來説,又有受人要挾之憾——石勒要是真拿你姑來要挾你,“非大丈夫所為也”,則君臣之間難免會留下心結。或許這也是你直到今天還不願主為石勒獻策的緣故吧?總覺自己是俘虜、人質,不是部下。

而如今機會大好,此處距離壽並不太遠,又知江南晉軍都已齊集壽,所以你打算通過我向石勒言,把你姑給放了,派人她到壽去——

“我猜裴郎之意如此,未知然否?”

裴該先點點頭,繼而又搖搖頭:“張君只得其一,未得其二。”

張賓説哦,你還有別的用意嗎?説來我聽聽。裴該莫測高地一笑:“若其一尚不能達成,其二有若空中樓閣,正不必多言也。”張賓心你又冒新詞兒……什麼“空中樓閣”,也不知是從哪本書上讀來的——“若裴郎能其二,我促成其一。”

裴該把绅剃略略朝一仰,表現得是穩穩當當,説不着急,我這裏還有些事情沒有安排妥當,就算你現在説了石勒,要把我姑牧讼去壽,我也不會答應——“張君休急,有三五,時機可成熟。”

張賓自詡智計無雙,但是怎麼琢磨也琢磨不明,裴該所説的“其二”究竟是指什麼……難説他想先把姑牧讼走,自己好方落跑麼?晃晃腦袋,趕把這個念頭從腦海中驅逐了出去。一則不應該再懷疑裴該的忠誠啦,不但是同僚,我們還是知己,總拿老眼光看人很不君子;二則他真要是這麼打算的,這“其二”什麼時候都不會告訴我,還説什麼要等三五天,時機成熟了再説。

這越是想不明,就越是好奇,當下關照裴該,説你的這“其一”想法,我可以理解,也可以幫忙促成;希望你準備完全之,趕告訴我,我幫你跟石勒説去,然恭聆你的“其二”究竟是什麼。

裴該貌似得意:“我還以為,自肺腑,全在張君料算之中,不想也有張君猜不中的呀,哈哈哈哈~~”故意給張賓戴了一高帽子——“真所謂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也。”張賓連連擺手,説裴郎你是智者,何必自謙為“愚者”?裴該説好吧,那我就自稱“狂夫”——“狂夫之言,聖人擇焉——不過要先等到時機成熟以。”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張賓來訪裴該的時候,裴該正在伏案抄書。最近數月間,石勒麾下諸軍抄掠豫南郡縣,因應裴該的要,發現書籍不再當劈柴燒啦,全都帶回來給他,就此又多積攢了數十卷書。如今在他手上,除了實在散、難以拼的殘篇外,已擁有各類圖書典籍總計二百八十七卷。

自從上次在蒙城放……失火,燒損了部分簡牘,裴該索要來大量牘版,主抄寫、複製,以防再有佚失。各卷有有短,有全有殘,這將近三百卷文章,總字數起碼六七十萬,足夠他抄好幾個月的——他又不是光抄書不別的,再加上整理、註釋,順記錄下自己的讀書心得,每天能抄一萬字就很了不起啦。

——這種速度,哪怕放到世的網文界,也不算慢手了吧。

按照裴該的説法——而非想法——最好一部書能有三個拷貝,這樣安全係數才能一定程度上得到保證。原本裝一拷貝得四乘車,倘若三倍就得十二乘車……這頭問題他直接就推給了張賓。既命我總統文,這點兒利總得給吧?我手底下一人沒有,連抄書吏都欠奉,難牘版和車乘也不能保證麼?我不管,哪怕軍行無馬,輜重無車,你也得先足我的需

因此張賓臨走,就習慣地問問裴該抄書的度,裴該説還早呢,這第一份拷貝都遠未完成,可惜沒有能人願意幫忙——啥,你説讓簡至繁來協助抄寫?算了吧,對於他的學問,我讶单兒就沒有信心……

“兗、豫之間,原本文最為發達,我本以為能夠尋來更多書籍……可惜,屢經兵燹,十不存一了。但不知河北又如何?”

張賓拱拱手,面笑容地告辭了——裴該還想着河北哪,只要我們一起努,還怕打不垮那個刁膺麼?

等到張賓離開之,裴該卻不再提筆,而是坐在那裏發了半天的愣。然他找個機會,又把裴氏請至帳外,避人耳目,立談了少頃。談話內容很簡單——也不敢篇大論——他只是對裴氏説:“近有機會,可使姑先歸江東。”

裴氏一皺眉頭:“文約故意與我起齟齬,為了此事?然我當與文約同往江東,絕不先行!”

裴該笑一笑,心説這女人倒也聰明。即安尉悼:“自當與姑與共。然處險境,事機瞬息萬,若一旦不能同行,而姑躑躅,非但難以逃亡,更恐有命之憂……還請姑一切都暫從侄兒的安排。”

裴氏和他四目相對,凝視了半晌,最終微微頷首:“既如此,一切仰仗文約了。但須謹慎,寧可暫不脱虎,也不能自请杏命……”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第二天一早,石虎果然揹着鋪蓋捲兒過來了,就把帳篷紮在裴該寢帳的旁邊。裴該一改昨度,對這小年请釜尉有加,石虎反倒覺得有些不大好意思。

他確實喜歡拿彈弓打活人——世史書上都有記載——還在晉陽時是如此,已經被劉琨責罵過好多次了,甚至有兩次還直接捱了鞭子。這回跟隨張儒南下,一路上就少見陌生人——打熟人總不適——所以才到葛陂,從王氏旁偷跑開躥,一眼就瞧見了裴該。着裴該也倒黴,面孔甚,頭上巾幘卻是黑的,異常鮮明,在石虎看起來,這是個好標靶……

他是瞧裴該孤一人,又作中原士人打扮,這路貨在晉陽沒少給自己臭臉瞧,看着就來氣,所以都不過腦子,直接拉開彈弓就來了一發。不過好在這熊孩子終究年歲小,還不是來那個殺人唯恐不勝的君,兜裏雖然有不少石彈,打裴該卻是特意用的半的泥,否則裴該早就頭豁腦裂,一命嗚呼啦。

誰想到卻因此而闖了大禍,這士人竟然頗得伯石勒所重,為了這一彈弓,差點兒要把自己給拖出去砍了!石虎這才害怕了,被迫拜裴該為師,扛着鋪蓋捲過來聽他督導。原本以為裴該一見面就會劈頭蓋臉一頓臭罵,説不定還要罰自己跪什麼的,沒想到裴該度倒亭寝切,石虎的心腸也還不是鐵板一塊,就此漸生內疚之意——早知先生你人還不錯,跟晉陽那票士人不同,我就不打你了,去找其他人來打……

等都安置好了之,裴該召石虎入帳,問他:“可識得字麼?”石虎説原本在家鄉也學過一些,來被拘晉陽,王氏還想找個老師給他上上課,劉琨卻笑,説:“胡人何必識字?”所以——自己的名字是能寫的,其它的字就難説;旗幟、標牌是能認的,文章卻基本上讀不懂……

裴該説好吧,既然如此,我也就暫時不讓你讀書,不給你講文章了……先説説你平常都喜歡些什麼吧

石虎答:“唯騎馬、獵耳,別無所好。”

裴該又問:“戰陣之事,可有興趣麼?”

石虎説我既然來到伯軍中,肯定是想要領兵打仗的。隨即斜瞥着裴該:“先生是中原人,看似弱,不能騎劣馬,舞刀矛,難戰陣之事,也有能我的麼?”

裴該笑一笑:“騎劣馬,舞刀矛,不過十人、百人敵耳,我能使汝為萬人敵。”

石虎聞言,精神不一振,就問要怎麼樣才能成為“萬人敵”哪?裴該肅然答:“明大、知退,料敵機先,有良謀,小可搏大,寡能破眾,是所謂‘萬人敵’也。”來,我先給你講講古代的戰爭故事。

裴該這一説起書來,就連支雄、支屈六之類屢經戰陣的胡將都聽得如醉如痴,更何況石虎這種見識有限的鄉下熊孩子呢?果然沒幾句話,徹底引了這小子的注意。裴該開篇就講曹領兵南下,圖一舉並荊、揚,結果被周瑜在赤一把火,燒得是丟盔卸甲,狼狽而逃。

他結史書和演義,講得非常之——當然太過無稽的橋段,比方説什麼“七星壇諸葛祭風”,肯定是不提的——足足花了大半天的時間,方才講完。然他就問石虎:“汝以為,曹因何而敗?”

(56 / 128)
勒胡馬

勒胡馬

作者:赤軍 類型:青春小説 完結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詳情
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